自2005年由 O'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·奥莱理提出Web 2.0概念以来,Web 2.0就一直被认为是2001 年秋天互联网公司泡沫破灭后最令人振奋的事件。如今随着博客热潮的登陆,Web 2.0也已变得家喻户晓,播客、图片共享等服务更以Web 2.0的独特方式向人们展现着其魅力所在,一种共享、互动、娱乐甚至于移动的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。
“个人享乐主义”与UGM模式
娱乐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由于个人消费意识的转变,以往先奋斗后消费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弱化,一种新型的“个人享乐主义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,“时刻享受生命,时刻获得精彩”像座右铭般被年轻人所尊崇。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群的年轻化与低龄化转变,互联网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:倾向于娱乐化的个人社区开始盛行,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,有着想show出自己的想法;诉说自己的心路,发表自己的见解;希望被同情,希望被认同,希望被理解。正值此时,Web 2.0最典型的应用——博客出现在了网友们的视线里。随着用户的应用及业界的正面推动,新浪,sohu等门户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博客空间,在百度上关于博客的搜索量更达到了58.900.000条之多。
博客可以说为网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,在这里他们从生活的幕后走到了台前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成为焦点人物,那种被关注的感觉使网友们每天更新自己的博客,并乐此不疲。博客越来越火,想到利用博客进行盈利也是理所当然的,但问题就在于在博客这个Web 2.0的载体上大多数网站都仍然停留在UGC(user generated content)的用户创造内容范畴内。纵观现在的博客网站其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Web 1.0,一种利用用户创造的内容实现市场化,以平等的互易形成UGM(user generated market),最终达到Web 2.0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形成。
Web 2.0的
资料显示,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有1.2亿之多,并且每年以(28%)的速度递增,但其中真正参与到Web 2.0模式下的网络用户却凤毛麟角,要想把Web 2.0之路走得辉煌没有助力是不行的,而也正是这种互动、多媒体、娱乐的方式使
Web 2.0必然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,它不但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使每个用户都成为了内容源,而不再像以往一样,内容的编撰者均是些专业人士,这就造成了声音的单一,这种导向力过强的方式并不符合Web 2.0的互动理念。但通过与
社会性网络的普及
何为社会性网络?社会性网络起源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(Stanley Milgram)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六度理论:“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,也就是说,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。” 基于此理论的社会性网络软件SNS(Social Network Software )2003年3月在美国出现,并被众多互联网企业和投资家所看作未来两年内增长最快的业务。SNS比较关注直接的社会朋友关系的建立,具有社群性质,朋友之间不但可以直接进行资源共享,更可以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完成或解决了具体的应用问题,形成一个真正的网络社会。
据悉,在国内也已有了此类SNS网站,并在
同时,139强调个性化、娱乐化,用户不但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模板、饰品来装饰自己的主页,还可以使用闪秀来塑造自己的虚拟形象,独特的界面,独特的见解使每一个博客都成为实现UGM的一个交易平台,这种类似“以物易物”的交换方式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市场,在139中用户可以体验到移动应用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