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late有很多批评者,这些毒舌即使在意义重大的日子也不愿闭口。
“哗众取宠又肤浅”、“自由派、标新立异和高傲”、“难以忍受”和明白地“令人不悦”是他们对这份杂志的描述。但不论批评者怎么说,Slate熬过来了,且根据网络使用评量公司Hitwise的数据,Slate的读者人数与洛杉矶时报(Los Angeles Times)、芝加哥前锋报(Chicago Tribune)和美国公共电台(National Public Radio)等知名媒体的网络版相当。
媒体专栏作家、博客Buzzmachine.com作者Jeff Jarvis指出,Slate存活的一大原因,是前后两大金主的鼎力支持。1996年由微软成立的Slate,于2005年卖给华盛顿邮报(The Washington Post)。
在纽约大学(NYU)教授新闻学的Jay Rosen表示,Slate的成功也在于灵活的适应力—从周刊转为日报,到现在的即时信息,以及转换营收模式,增加读者回应的空间等。
Slate的死对头—Salon的创始人兼编辑David Talbot说,报纸和杂志就像油罐车。随着发行量下跌,美国主要报业集团近年来全都历经几轮的裁员,业界对于未来的发展路线,也陷入无尽的辩论。Talbot说:“报纸的主要收入基础早就被Craigslist等分类广告夺走:这应该是一记响亮的警钟。”
他表示:“报纸的未来在网络。他们应该培养更多评论作家。大众新闻(Fox News)展现出一般人的品味是什么。民众要的是针锋相对、坚持己见的媒体。”
自1995年至2005年底担任时代公司(Time Inc.)总编辑的Norman Pearlstine指出,互联网已在三项传统优势上超越报纸—适时性、记载性出版品和分类性。他在Slate十周年庆的媒体论坛上表示:“未来最让人兴奋的发展是,报纸与杂志成为更具评论性的出版品。”
Jarvis表示,英国卫报(The Guardian)在两个月前率先推出的公共博客Commentisfree.com,让记者以聊天的形式写文章,并与读者进行公共事务的辩论。Jarvis说记者的新角色是仲裁者,但即使这部分也被Digg.com等网站取代。该站让读者票选什么是最重要的新闻。他说:“新媒体的妙处胜于旧媒体。”
Rosen说他的NYU新闻学学生仍向往进入传统媒体,但他今春开始指导博客写作“Blogging 101”,以开拓学生的视野。
美国杂志媒体专栏作家Michael Wolff表示,除了广告之外,印刷媒体的大挑战并非Slate等网络媒体的直接竞争,而是没有人单独仰赖一份报纸、一个网站或一个电视频道。他说:“单一信息来源的想法在当今是可笑的。”根据Hitwise的调查,只有4个新闻网站的市占率超过2%,雅虎以6%居首。
Jarvis认为,那代表广告费分散得更平均,且锁定利基市场—这对于所谓的“公民记者”和博客作者,包括他14岁的儿子,都是好消息。Jarvis说:“我儿子用自己写的博客赚钱,多到足够自己买一台iPod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