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趣的是,优酷并不把自己定义为视频分享网站,而是更倾向于表述为媒体。相应的,优酷的收入模式在广告的基础上,还探索了包括网络直播的收费模式,与B2C平台合作的电子商务的收入模式等其他相关领域。
自制内容
免费是收费的基础,内容若是不好,免费也没人看。用优酷高级运营副总裁魏明的话来说就是,用户迁移的成本刚开始非常低。但一旦用户形成依赖以后,迁移成本又非常高。优酷想做的是让用户每次来都不失望,记得次次来。从自身的经验出发,优酷了解什么样的内容贴近网络,什么样的内容做到了捕捉流行。
随着对网络视频用户的了解,优酷发现网络用户看视频的方法和普通电视、电影观众是不一样的。于是开始量身制作一些他们喜欢的内容。2007年至2009年是优酷视频原创的初级阶段,其间包括原创短剧、拍客作品、热播剧模式的内容日趋成熟,由此完成了用户应用习惯培养、原创制作水平提升及客户营销需求培育的积累。在此期间,优酷先后推出多部深受用户欢迎的网剧作品,网络短剧成为最具互联网特色的内容之一。
今年4月,优酷宣布推出“优酷出品”战略,整合用户、内容、资源与渠道,与中国电影集团、东王文化签约,拟共同出资拍摄适合互联网播放的短片、网络综艺短片乃至电影。优酷高级副总裁魏明否定了“自制内容是由于传统广告收入模式增长乏力”的说法。据介绍,成立以来的三年中优酷每年的广告收入几乎翻番。“优酷出品”作为优酷在2010年最为核心的发展策略提出,表明优酷由下游发行者的身份延展到做上游制造者的决心。
不停创新
一段视频是内容,进入网站的使用体验在广义上也是该媒体呈现给受众的内容。优酷刚创立的时候,国内几个视频分享网站还是模仿youtube的界面写的,视频平铺着,仿佛被收纳在一排一排的抽屉里,整个页面是去中心化的。优酷发现中国的互联网不能完全去中心化,需要编辑引导,率先做出1+6的组合,即给出比较大的面积给头条,意思是这是优酷观点,跟报纸的版面似的。除了头条还有6个热点。到今天,每家视频网站都是这个模样。
“顶”和“踩”是优酷的另一创举。2007年的时候,当时所有的网站都是打分制。为此,优酷的内部团队反复PK,最终决定简化打分的概念,不去管情绪的细节,只用顶和踩。你觉得靠谱,就顶它;觉得不靠谱,就踩它。顶和踩为优酷视频的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如果某一段视频顶踩数差别比较高,就说明这个视频是有争议的。顶踩的评价方式优酷沿用至今。
魏明把互联网比作海。地有限,所以要圈地,海无垠,在互联网这个时空交错的场地,还圈什么?“你做多少,你的光芒打到多远,就有多远。”因此,“优酷出品”不是要大家只看优酷的视频,“优酷出品”也可能通过别人发行。在互联网,谁也垄断不了市场,垄断不会带来收益。这是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大势。
“为什么要垄断呢?”优酷副总裁兼制片人潘沁说。她特别举到四家卫视联播电视剧的机制,这是赢家通吃。“我们很清楚,优酷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资源上。”